立防科技

010-63394699
城市低空安全治理体系建设方案
2025-3-14

 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

  • 无人机普及带来的安全威胁:无人机的广泛应用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安全威胁,如无人机恐袭、破坏电网设施、偷窥、扰航、干扰铁路运营、高空坠落等。
  • 政策要求:总书记要求加强无人机专业建设及科技监测体系建设,公安部及民航局要求对低空安全加强治理。
  • 法规依据:我国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》,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的运行识别提出了明确要求。
  • 防控功能需求:无人值守、异常报警、多目标跟踪、黑白名单、无源侦测定位、精准管控、数据融合、高效联动。

建设方案

  • 系统设计思路及架构
    • 愿景:构建空地一体全域防控体系。
    • 目标:筑牢低空安全防御屏障,实现绿色安全、合理有效的防控。
    • 特点:无源探测、高效防控、融合直观。
    • 系统架构:包括设备接口层、情报分析层、数据融合层、综合管理层,实现多源数据融合、多级警戒、多层防御、精准管控、闭环管理。
  • 部署方案:面向全境进行城市网格化部署,每个网格单元部署6台侦测设备,重点区域如人民政府、公安局、高铁站等应重点部署。

    image.png

  • 系统优势:可精准定位无人机位置,分析其飞行动向,低成本无源探测,配合无人机简易执法系统,实现空地一体全域防控,支持无人机白名单列表登记,助力城市低空航空器规范化管理。

硬件设备介绍

image.png

  • 无人机远程报文识别设备
    • 作用距离:1~4KM。
    • 布设方式:固定式架设。
    • 防护等级:IP65。
    • 多目标检测:同时≥100架次。
    • 工作温度:-40℃~70℃。
    • 联动组网:支持多台设备组网并与反制设备联动。
    • 重量:≈3KG。
    • 功能:短报文远程识别,成本低廉,无源探测,实时获取无人机的飞行数据信息,识别、跟踪和记录无人机的飞行动态。
    • image.png
  • 便携式无人机反制盾
    • 作用距离:≥3000米。
    • 工作频段:800MHZ&915MHZ/1.5GHZ/2.4GHZ+/5.8GHZ+/5333MHZ~5945MHZ。
    • 反制角度:20°~40°。
    • 功耗:≤300W。
    • 续航时间:工作2小时或待机150天。
    • 尺寸:L*W*H:258*258*150mm。
    • 重量:≤4Kg。
    • 针对机型:消费级和特种链路的无人机,对于时速200公里以上的穿越机,均可秒速反制,有效作用距离达2公里。
    • 功能:一键启动,完成航模、无人机等定向干扰、打击,使其失去控制和导航信号,维护特定区域的低空安全。


返回列表